拿到厚厚的題目卷,瞪大眼睛仔細一瞧,怎麼有些題目看起來好複雜,又怎麼好像都是中文字但卻無法讀懂題目,各個小隊卯足全力、振筆疾書,你真的讀懂題目了嗎?
《極限六傻》隊員林暘昕表示,自己從實作題的作答狀況來看,發現題目卷將規則分為許多小段來呈現,一開始列出一個大綱,緊接列出犯規的內容,再者是說明某些特殊例外的情況,同樣的題目可能就分在這三塊裡面,短時間內無法一次讀懂題目,而是覺得接收到片段的資訊,團隊必須試圖將所有理解的內容拼湊一起,就必須花費不少時間。另一位隊員吳安淇則說,團隊因不熟題目規則和比賽運作模式,常常是在被裁判告知已違規,才發現自己誤觸規範,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,作答時不只單看題目字面語意,有時也需從中找出端倪,成為解題關鍵技巧。
小隊煩惱看不懂題目時,除了能與隊員互相討論外,亦能向身穿紅衣的裁判們請求幫助,裁判會在比賽中回答小隊員對題目的疑惑,也會盡力協助團隊釐清題目的方向。擔任裁判的杜楷鈞表示,多數小隊所提問的問題,幾乎都是沒有看清楚規則,或是遺漏閱讀關鍵字的資訊,如此一來,不僅影響小隊看題目的效率,也會在做答時不易有較佳的表現。
在智鐵競賽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「沒有說不可以的就是可以」,但這樣的原則卻也不是無限上綱地自由發揮,理解題目時可以擁有不同的創意思維,但要特別注意的是,小隊必須避免理解錯誤慘遭違規扣分,在讀題目的過程中,團隊又該如何解決問題呢?
《四到六人一》隊員楊芳才表示,自己的隊伍在比賽時碰上不少難題,通常會選擇先挑過,等所有題目皆完成後再回頭思考,但有時因題目繁瑣複雜,團隊會分成兩組,個別獨立作業,之後再整合兩組的意見完成作答。他也提到,在閱讀本次體其題中,因擔心理解錯誤題目原意而違規扣分,所以在評分前就詢問裁判,裁判也會給予正確的回應,幫助他們對於參賽能夠更加順利。
另一隊《自信邊緣人‧改》隊員趙奐凱也說,本身團隊也有遇到不太懂的題目規則,每當碰到問題時,就會主動踴躍詢問裁判,裁判的回答基本上都能解決他們的疑惑,可惜的是,他們在這次初賽中,因沒有讀清楚題目發生嚴重失誤。
環繞比賽現場,緊張刺激的氛圍,往往讓小隊員奮力一搏進而挑戰極限。忙碌答題,而非盲目地瞎解題,獲得高分的關鍵在於抓住解題技巧和善用詢問資源,才不會讓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。(記者李雅茹、劉以羚/台北採訪報導)
- 台北老松國小當天比賽現況。(攝影/劉以羚)
- 隊員互相討論。(攝影/劉以羚)
- 隊員作答情況。(攝影/劉以羚)
- 隊員仔細聆聽規則。(攝影/劉以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