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運動員伊布」結合藤球與氣球 考驗智鐵人體能與默契 

第18屆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初賽第1梯次第1場次體其題「運動員伊布」,結合藤球與足球技巧,隊員們需要利用身體不同部位傳、接氣球,讓氣球可以飛越擔任球網的隊員,並順利到達指定的接球區,不僅考驗各位智慧鐵人的體能,也大大考驗了隊員間的默契。

「運動員伊布」題目規定須有4名隊員出賽,其中2名隊員擔任球網人,擔任球網人的隊員有「一人以手撐起另一人的腳,而另一人只有以手碰地」、「兩人只有臀部著地,兩人腳底互碰且離地」、「兩人雙手向後延伸且互碰對方雙手,只有腳碰地」三種指定動作可以選擇,選定之後,球網人在評分時間內都須維持相同的指定動作不可更換。另2名隊員則擔任伊布與隊友,須以紅色尼龍繩綁在兩人的腳踝上,分別站在球網人的兩側,使用氣球完成一次連續的帶球、傳球、接球,就是一次「成功傳接」,成功傳接的次數越多,則獲得越高分。

東區宜蘭場總裁判賴沂謙說明,這道體其題最大的困難在於肢體協調與團隊默契。她指出,由於氣球較難操控,再加上參賽的小鐵人不可用手觸碰氣球,僅能用頭、腳等其他部位傳接球,隊伍需要大量練習才有機會得高分。

東區宜蘭場本場次僅有3組隊伍出賽,賴沂謙認為,3隊各有不同專長,各隊小鐵人也都祭出了不同策略來解題,她稱讚,也並未出現大量違規,表現都比預期亮眼。她也提醒,之後參賽的小隊「經驗跟注意題目還是很重要」,注意題目的規則與細節會較吃香。

本場次東區晉級隊伍《寫不出第15行詩的莎士比亞》隊長彭予宥表示,智慧鐵人創意競賽考驗了學科、創意與團隊合作,他也分享,原以為團隊會較擅長體育題,但在看到題目後,卻因為平常沒有接觸足球或類似運動,在肢體上有些不協調,因此團隊以得分為目標,策略上較為保守。(記者王良博、許若茵/宜蘭大學採訪報導)

 

image_pdfimage_pri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