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賽小鐵人們趴在地板上剪剪貼貼,努力用僅有的材料完成指定題目,要成功在本屆初賽最後一場次實作題「流水麵線」取得高分,小隊員們就要把握裝置越高、20秒內流速越慢這二個要素。
南區正修科大場總裁判陳長志表示,許多小隊為了顧慮麵線落入碗裡的時間,想盡方式的把時間拉長,然後卻忽略了麵線可以做到五個這點,所以其實一個成功的麵線跟五個成功的麵線,分數其實差滿多的。而在「流水麵線」中,材料的選擇也成為小隊決勝的關鍵。
參賽隊伍《米奇妙妙隊》將麵線流動的裝置設計成螺旋梯子,讓乒乓球一圈一圈的滾入河中,順利過關。隊員黃子譯説,因為在很多場景有看到這種螺旋梯子的模式,所以小隊也設想了運用這個模式,而尋找可以製作這樣行徑路線的素材。一開始小隊只有做內圈的部分,但實際操作時發現麵線很容易從行徑過程中彈出,於是再加蓋了護網,雖然行徑過程比較順利,但麵線流動的時間太短了,為了增加時間,於是後來就再增加了水平的軌道,來增加麵線的下落的穩定度跟行徑的距離。
100分鐘的實作題,各小隊絞盡腦汁,不斷嘗試,就是希望做出兼具高度與穩定度的麵線軌道。(記者陳盈吟、譚可盟/採訪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