裁縫師們一手十指交扣、一手拿著針線,在一塊不起眼的裁縫布上穿上穿下,還有兩旁的助手們趴在地上,以微薄的力量撐住整塊布,特別的是,這塊裁縫布一點也不美麗,有著坑坑洞洞的針孔,還有一圈又一圈的結界記號,本次體其題又有新花招,考驗誰能當上「大裁縫師」?本次體其題「大裁縫師」的題目讓不少參賽者感到困難,《六兩金桔》隊員譚凱表示,題目有些複雜,需要花較久的時間,才能搞清楚如何執行解答。
在「大裁縫師」中,小隊必須挑出兩位助手和兩位裁縫師,助手以不得接觸針、線、布和裁縫師的限制,來協助裁縫師完成工作;另外,裁縫師則是需要利用針線交替縫出2016因數分解式中,僅由2個因數相乘的結界數字,如何在本題成為大裁縫師,在在考驗小隊員對於數字分配運算和動作的靈巧度。
四人隊伍《良拌溫拿鐵》隊員蘇筠晴說,團隊原本想利用膠帶纏在手上,就不會直接碰到裁縫布,但團隊卻沒有注意到「帶出場之物品無法再帶入會場」的規定,導致原先想好的應戰措施被迫改變。另一隊《圓球武士》隊員林子權也說,團隊因為沒有看清楚題目,遺漏某些文字的敘述,導致正式評分時,助手的手碰到裁縫布,裁縫師也因為腳跟沒有著地,而被嚴重扣分。
談及此次體其題的整體表現,老松國小場總裁判柯惠恩表示,許多小隊無法獲取佳績的因素在於團隊沒有練習的充足,導致裁縫師有碰布的違規現象,另外,動作姿勢的違規也是扣分的一大重點,倘若助手和裁縫師的姿勢沒有保持好,也容易影響成績。總括而言,參賽隊伍因為練習不足,導致無法在評分時,達到當初練習的最大效益,而導致最後所得到的分數也就不盡理想。
想要成為一名大裁縫師,可別小看規則裡的評分條件,得分關鍵不只單靠縫出越多數字的組合,時間係數的折減也是逆轉勝的關鍵。
裁判紀蓉表示,本題評分有時間係數的規則,倘若小隊越早將裁縫布落地,就能爭取到越多的時間係數,相對能提高整體成績。她也指出,本題贏得高分的關鍵在於注意評分時的姿勢和結束條件的規範,減少違規的現象,即能在本題中脫穎而出。
姿勢的限制和數字拼湊的腦力激盪,讓「大裁縫師」擁有更多新意和巧思,還在惋惜時間不夠用而失利敗北嗎?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,準備迎接下一場挑戰吧!(記者李雅茹、劉以羚/台北採訪報導)
- 各小隊不同裁縫方式。(攝影/劉以羚)
- 小隊於練習時間詢問裁判相關規則。(攝影/劉以羚)
- 評分前天使與裁判確認評分事宜。(攝影/劉以羚)
- 「大裁縫師」正式評分現場。(攝影/劉以羚)